南京基督教青年会
您好,欢迎访问南京基督教青年会!
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近代文明发展的贡献 -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YMCA简介 >> 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近代文明发展的贡献 >> 详细内容
YMCA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14-11-03 14:37:12 作者:admin 点击:5713 [字体: ]
 

第二届世界青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816日在南京开幕。这中国首次承办青奥会。青奥会是以青少年为参赛对象、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具有山水城林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十朝古都南京,满城洋溢着友谊、和平、开放、和谐的氛围,用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双臂拥抱着青奥会来自海内外嘉宾们。

追溯中国体育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作为以基督教背景的社会服务团体,基督教青年会本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宗旨,鼓励年青人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义工运动中获得了成长的空间,提升“德智体群”完美人格的领袖品质。基督教青年会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倡导者和引导者,学校的体育班,校际的比赛会,各省和全国的运动会,国际的运动会,都由青年会首先组织发动的。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创建于1885年。在1912年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以“提倡国人注重体育训练,体育专门人才研究,体育最新学术组织,体育比赛集会,借以辅助各地方青年会体育之进行,造成国民健全之身躯,强盛之精神”为宗旨,“应有坚固之身体”为选取干事的第一条件。青年会体育部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体育机构,对中国近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说明历史上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体育发展的突出影响。

一、培养了一支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

19081117,北美青年会派遣青年会体育干事艾思诺(Max J. Exner,或译晏士纳、爱克斯纳)到达上海,他以基督教青年会为基地,正式开始了现代体育的训练与推动,面向社会举办体育和卫生讲座,进行体能测验,宣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增添乐趣的道理,吸引青年人参加体育运动。他开设了有20名青年参加的体育训练班,190711月,中国第一个健身房-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四川路会所健身房落成典礼时,体育班进行了公开表演,这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具有专业性意义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在艾思诺之后又有一批欧美体育专家,通过青年会的国际交流渠道来到上海、北京、天津、长沙等地青年会任体育干事,他们同样既能讲学,又能示范,对传播与推行近代体育起了很大作用。 1911年,北美青年会派体育干事柯乐克(I. H. Crocker)来帮助艾思诺的工作,在上海青年会举办了健身班、运动队、团体比赛、体格检查等活动。尤其是1912年开始的体育干事培训班,为各地青年会和学校培养人材,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青年会先后开办过篮球、排球、足球、游泳、乒乓球、手球、羽毛球、器械体操、晨操(主要指柔软体操)、国术(即武术)、水球、跳水、举重、拳击等体育项目的培训班。有些体育项目还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培训班先为1年制,后增加为2年制。1916年,在体育干事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专门学校”,初学制2年,后改为4年。学完二年课程,给予修业文凭,称体育员;学完四年课程,给予毕业文凭,称体育师。

青年会外籍干事美国人史温(A. H. Swan)、葛雷(J. H. Gray)、柯乐克等于1914年、1915年和1916年在浙江莫干山举办暑期体育干事训练班;蔡乐尔(C.A. Siler)于1912年在天津青年会和夏义可在长沙青年会办的训练班;广州青年会体育干事钟氏(T. K. Jonse)在广东、福建办的体育干事训练班。 学员来源于全国各地青年会和教会学校的体育教师,这些训练班人数并不多,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体育系统专业训练的人群,有些人后来成为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的领导者、实践者和著名的体育运动员,对培养体育专业人材和我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郝伯阳(上海青年会总干事)、王毅成(汉口、长沙青年会体育干事)、王成栋(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李友珍(天津青年会体育干事)、杨景锡(香港青年会体育干事)、徐国祥(北京青年会体育干事)、石葆光(北京青年会首任体育干事)、吴蕴瑞(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奠基人、南京大学体育教授)、张汇兰(近代女子体育的创始人)、许民辉(中国最早的体育硕士)、张信孚(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总干事、金陵大学体育教授)、高梓(北平女子高等师范教授)、李文昌(远东运动会名将)、崔峙如(育英中学体育教师、南昌青年会体育干事)、赵云路(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干事)、郭毓彬(中国最早洲级比赛两枚金牌获得者)、袁敦礼(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奠基人、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郝更生(中国最早主持和制订体育法规的人)、董守义(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宋君复(最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教练、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授)、宋如海(最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观察员)、凌希陶(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章辑五(南开大学体育教授)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开展培训班的同时,青年会还将更有潜力、更有发展的体育人才选送至国外留学,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使他们最终都成为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领导人,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青年会送到美国春田大学留学的人有:董守义、郝伯阳、郝更生、马约翰、许民辉、舒鸿、宋君复、宋如海、牟作云、司徒桐、梁兆安、刘雪松、吕芝山、萧洄千、张汇兰等。

二、青年会为中国引进了一批现代体育项目,为中国与世界体育接轨打下了基础。

篮球和排球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正是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这两种竞技性球类才能迅速地传遍全世界,对近代体育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篮球就是北美青年会为发展青年会事业而发明。1891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18611939)在美国春田大学发明了篮球。1893311日,在春田大学举行了第一场正式篮球比赛,1904年在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了第一次篮球表演赛。北美青年会积极派出工作人员到印度、俄国、中国、菲律宾、日本等担任教练和老师,使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体育运动项目。1929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因对发展篮球运动做出巨大贡献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杯。

当时北美青年会通过海外机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传授篮球运动技术。1895年,天津青年会总干事来会理将当时人们称的“筐球”介绍给了天津青年会会员,他们“极感兴趣,故一时有成为群众体育的气概”,天津青年会成为中国近代篮球事业孕育的摇篮。1910年第一届旧中国运动会首次将男子篮球列为表演项目。1912927日,北美青年会派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学生、青年会体育干事蔡乐尔(C.A. Siler)任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的到来使我国篮球事业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天津青年会不但在青年会里推行篮球,而且经常到天津和华北其它学校任义务指导和裁判,使华北成为篮球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1914年中国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篮球成为比赛项目,华北队获得冠军。他还主持了前几届远东运动会的全国性篮球选拔赛,任第二届(1915年)和第三届(1917年)远东运动会中国篮球队指导和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教练,后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学校教授,使篮球培训更为扩大。 

1916年蔡乐尔聘请原通州协和书院篮球队队长(参加过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董守义到天津青年会任体育干事,积极推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工作,组建了天津青年会“竞技篮球队”,在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上战胜日本队。1923年青年会保送董守义到春田大学学习体育,师从詹姆斯·奈史密斯学习篮球,成为他门下的三位中国学子之一。董守义还任南开大学篮球指导,培养出名震大江南北的五员战将-“南开五虎”。1930年,又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又有“师大五虎”出世。他先后受聘于十多所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1927年,他总结国内外篮球运动的进展情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了我国第一本篮球专著《篮球术》,1928年修订,更名为《篮球》,促进了20世纪中国篮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姆·摩根(William G. Morgan)发明了排球。1905年排球通过青年会传入中国。1911年,上海青年会四川路户外运动场落成,开幕式上举行了两场中国最早的排球表演赛。远东运动会参赛选手、足球及排球表演赛参加者许民辉回国后,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首先开展排球活动,1915年和1917年的第二届和第三届远东运动上,许民辉都入选排球队,连续两届获得男子排球冠军。远东运动会后,他便任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干事,期间被选送入上海基督教青年体育培训班,毕业后仍回广州青年会任体育干事。1923由青年会送至美国春田大学攻读体育专业,获得体育硕士,是我国最早获得体育硕士学位的人。19255月,许民辉出任我国男女排球队教练,率队参加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后历任东吴大学体育系主任、北平师大、清华大学、南京东南大学体育学教授。在第一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子排球队先后5次夺得冠军。

三、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为中国体育教育的培训做出的贡献。

在青年会事工中,书报出版是它非常有特色并卓有成效的内容。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书局以宗教类书籍开始,“以传记故事、智育、体育、会务、布道以及立身处事广其业。”体育方面出版发行了体育学术、理论、技术和各项运动竞赛规则等多种书刊。据1934年青年协会书局的售书统计,当年体育类书籍售出6684册,仅次于平民教育类和宗教类书籍。青年会还是中国最早制定体育规则的机构。“当麦克乐先生任远东运动会干事时,所有一切体育的书,都由青年会出版,所以青年会的体育书,最为完备,也是最为正确。”青年会为远东运动会编写的中英文对照的《足球规则》、《队球规则》(即排球)、《手球规则》、《篮球规则》、《田径赛规则》、《笼球规则》、《垒球规则》、《运动规则纲要》、《网球规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运动规则,为我国体育比赛奠定了基础。郭毓彬译《篮球规则》(中英文对照,1916年);《足球规则》(1916年);《游泳图解》(1913年);《纲球射击法》(1931年);胡贻谷编辑《体育图说五种》;柯洛克、麦克乐著、胡贻谷译《柔软体操》(中英文对照,1915年);黎察士的《黎察士的网球射击法图解》(1913年);麦克乐编译《分级器械运动》(1916年);麦克乐译述《体操释名》(英汉对照,1916年,统一了我国体操术语,促进了体操运动在我国的推广。1956年国家体委运动司修订后,沿用至今。)麦克乐 著《体操步法撮要》(1917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编《体育图说五种》(1914年)等书,都对近代中国的体育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青年会还利用当时发行量非常大的青年会刊《青年进步》和青年会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合办杂志《体育季刊》来宣传体育。仅麦克乐一人就发表了多篇文章,如《我对于这一次开远东运动会的期望》(《青年进步》第42册,1921年);《第五次远东运动会的成绩》(第45册,1921年);《对远东运动会的准备》(《体育季刊》第1卷第4期,1922年);《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的教训》(《体育季刊》第2卷第2期);《失败的原因》(《体育季刊》第1卷第2期,1922年);《远东运动会及中国各地运动改用米突制》(《体育季刊》第2卷第4期,1924年);《教育计划中鼓励竞赛的必要》(《青年进步》第40册,1921年)。还有吴蕴瑞《我国体育上之自觉》(《青年进步》第41册,1921年);葛雷《康健运动的宣传》(《青年进步》第44册,1921年)等。 麦克乐1915年来华后,利用青年会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会所和遍布各地的学校青年会,经常在上海、南京一带进行体育运动的演说。1916年任中国体育教育的发源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第一任主任,19171919年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干事。19231926年再度来华,担任南京大学体育系主任。他编有不少体育教科书,其中《体操释名》(1916年)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体育术语书,第一次基本规范了体育术语。还编有《田径赛运动》(1927年)、《网球》(1927年)、《篮球》(1918年)、《柔软体操》(1919年)和《体育教育系统之基础》(1920年),这些都是中国最早的具有近代体育知识的书籍。他还以东南大学体育系为基地,创办并主编了《体育季刊》(19221924年为《体育季刊》,第三卷后改名《体育与卫生》),基本栏目有论说、实习、女子体育、体育教学法、体育的建筑和设备、通讯、生理卫生等,全刊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为理论,其它为实用可操作之谈。

1903年,清政府颁布实施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和各类学堂的课程体制及学时标准。由于教育章程的颁布,学制体系的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和体系逐渐在中国确立起来了,按照新的学制,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内容,这就为近代体育的实施创造了重要条件,使中国近代体育开始走上了兴起之路。青年会当时促使政府更加重视体育的培育和发展,麦克乐通过他任职的“中华教育改进社”体育组,提议改进学校体育工作。1923年第二届年会上,通过了由吴蕴瑞、邵汝干提交的《各省增设留学体育学名额案》,敦促政府选派体育留学生,培养高水平和体育教育人员。

四、举办专业运动会和创建体育机构 。

1.远东运动会

原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现在公认的亚洲运动会的前身。主要是由菲律宾、中国和日本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和组织的国际运动会,参加还有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19119月,菲律宾体育协会会长、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美国人布朗(Flwood S. Brown)访问中、日两国,联合日本青年会干事克龙(F.K.L. Corone)及广州青年会美籍干事图斯里(W. Tuthry)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得到了当时中国及日本人士的支持,便正式成立了“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决定每两年三国之间轮流在远东各大城市举办运动会。19135月在菲岛马尼拉举行首届“远东基督教青年运动会”,1917年在东京举行时更名为“远东运动会”。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于1920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是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第一次同国际奥委会发生的联系,标志着东亚体育开始与当时的国际接触和接轨。同年,时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曾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一任中国籍总干事的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远东体协和远东运动会对亚洲和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近代体育的传播、普及与提高,在竞赛项目制度规范化以及场地设备的修建,运动员培训、组织管理,对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和中国的初步开展,都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它使亚洲地区的竞技运动按照奥运模式逐步规范化,并使亚洲运动竞赛活动与国际活动逐步衔接。从1913年至1934年,共举办了十届远东运动会,其中1915年第二届、1921年第五届和1927年第八届,都是在上海举行的。前八届每2年一次,第九届后改为隔3年,第十届后,为了与奥运会交叉进行,又改为隔4年举行一次。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棒球、排球、篮球和网球,我国参加了全部项目并夺得冠军,令全国人民为之一振,参观者不下10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还搞了傀儡政权“满洲国”,成立了“大满洲国体育联盟”,日本提议修改章程让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塞进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中国代表王正廷、沈嗣良、郝更生等人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得逞。但后来菲律宾在日本压力下赞成解散远东体协,另成立“东亚业余体协”,并准备接纳伪满加入。中国代表坚决反对,提出强烈抗议,并宣布退出,存在23年之久的远东体协宣告解散,远东运动会停办。   

2.全国运动会

1902年起,上海、天津就有每年一次的校际运动大会。19101018日至22日,在南京劝业场(丁家桥小学)举行南洋工业展览会举行的时候,上海青年会体育干事艾思诺筹办了“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具备了近代大型运动比赛的雏形,全国各地出席的运动员有150人之多。大会非常轰动,南京各级学校特放假一天,组织学生前往观赛,第一天观众近万人。辛亥革命后追认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会从发起和会前筹备、组织及整个运动会的进程,均以青年会体育部为主体,秘书、裁判等工作人员也主要由青年会的外籍体育干事担任,运动会使用的术语多为英语。通过这次运动会,还培养了一些中国的体育人才,锻炼了一批中国运动员。 1914年5月21至22日,由北京青年会体育部领导的北京体育竞进会在天坛主办了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天有美国排球队作了表演。这也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全国运动会。经过10年沉寂,1924522日至24日,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阅马场举行,由武昌青年会负责承担一切事务。这次运动会上,“一切现代运动的比赛都有了”,田径赛、足球、篮球、队球、网球、棒球、中国拳术、童子军等。首次允许女运动员参加比赛。19304111日,在杭州青年会的积极促动下,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由浙江省政府出面主办。男女运动员共1627人。1933101020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由国民政府主办。中国终于形成了具有近代体育意义的全国范围的运动会。 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第一届至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从制定体育条例规则、组织选拔及训练参赛选手、筹备训练及参赛经费、率领前往参加比赛、会务筹备等诸多事宜,都是由各地青年会的体育干事主持。他们以青年会体育部为基本单位,联系各学校青年会和城市青年会,组织当地热爱体育的青年,激发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开展体育培训、体育思想演讲、普及体育观念等活动,培养了体育技能和素质,普及体育活动的社会化,组织并参加各种体育表演赛和比赛,使中国的近代体育活动从无到有。

3.体育机构

“首倡体育事业之团体实为青年会。说到中国体育、奥运会与青年会的关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张伯苓先生。张伯苓先生时任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并兼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张伯苓最早提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主张,他的体育强国思想源于他受基督教青年会的“德智体群”的完美人格教育影响。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市举行后,最先得到信息的青年会美国体育干事向张伯苓介绍了赛会的盛况,奥运会年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和道德理念,引起张伯苓的强烈共鸣。同年,张伯苓带领私立中学堂的部分学生参加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的运动会,一名学生在跳高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张伯苓还为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输送了很多体育人才。

1907年,一贯重视体育教育的张伯苓大力推动和促成了南天中学堂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合办天津学界第五届联合运动会,并在闭幕典礼和发奖仪式发表了演说,明确提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主张。1910年时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董事的张伯苓与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总干事格林,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负责人筹建中的南京基督教青年会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届运动会,后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是我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会后王正廷、张伯苓、唐绍仪、伍廷芳等人在南京发起成立了以青年会干事为主的体育组织-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机构。

1913年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与日本、菲律宾等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共同成立了远东运动机构,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1921年体育界利用在上海参加第五届远东运动会的机会,于64日成立了中华业余运动会联合会筹备会,这个机构仍然是以青年会干事为主,实际权力仍然控制在青年会手中。19245月在武昌举行第三届全运会时,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五个地区性体育联合会代发出成立组织的倡议;同年8月,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承认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为自己的前身。协同有关部门筹办旧中国第四届(1930年)、第五届(1933年)、第六届(1935年)和第七届全国运动会(1948年)和第八届至第十届的远东运动会。

1917年,在青年会友人的帮助下,张伯苓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体育;借助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介绍、帮助,张先生多次赴美进修,广泛接触美国社会各界人士,同时多次赴美各地开展募捐活动。很多时候,他就寄宿在美国的基督教青年会。

张伯苓为南开大学的校长,提倡重视体育,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学生体育素质,辅导学生组织各项球队,如篮球、足球、棒球、排球和网球等。张校长还积极募集资金培养体育人才,派遣运动员到海外学习。

19327月,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在张伯苓和张学良的推动下,国民政府派出两名运动员参赛,实现了中国人正是参与奥运的梦想。

五、推动社会体育活动

青年会在推广社会体育活动方面也是先驱,力图“造成国民健康之身躯,强盛之精神”。体育不但是青年会“德智体群”四育宗旨之一,而且也是吸引青年参加基督教青年会活动的重要方法,在每个城市青年会都必须设立体育部,要求每个会所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所和设施。吉林、沈阳、天津、北京、保定、济南、南京、汉口、武昌、长沙、成都、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云南及东京都建有修建精良固定的青年会会所,都是那个时代各个城市里最为现代的建筑之一,它们不仅是青年会发展的标志,而且是青年会发展体育运动的条件和前提。各地青年会的体育部都面向社会,举办体育讲座,卫生讲座,进行体能测验,举办体育培训班,组织当地热心体育的人进行体育培训锻炼,组织当地体育比赛,宣传体育能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增加生活乐趣。 “中国青年会面对的最初问题就是培养体育兴趣。”体育部工作就是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提倡善用暇时,.....与正当之消遣”,开办健身房、网球场、篮球场、象棋比赛等。“不但于卫生有益,且暗寓尚武之精神。”1897年天津青年会在北洋大学附近建立会所时,就开辟了运动场。上海青年会1900年在老靶子路成立时也曾租空地修建运动场,1906年在四川中路599号建成会所时,就有健身房、弹子房、墙手球房等全国第一家室内体育设施。济南青年会也修建了体育场,杭州青年会于1922年开辟了公共体育场,天津青年会于1936年开辟了滑冰场。1910年成都青年会成立时,于文庙街购地数亩,设置足球场、网球场、棒球场开展体育活动,1913年还修建了一座体育馆。第一任总干事谢安道(Robert Service)是春田大学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亲自设计并修建了成都地区最早的正式足球场。条件好的青年会,如上海、南京、杭州、重庆等市会还有室内游泳池,这都是当时各城市最早最现代的体育设施。到1920年全国各地青年会已有体育馆9处,1923年有体育馆26处。全国各地参加青年会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培训的人数“恒在百万以上”。 1914年厦门青年会邀请全国协会体育干事柯乐克到厦门讲授田径规则和排球技术、战术等。上海青年会于1936年发起“夏季千人游泳大召集”,实际参加者已超千人。1937年,发起“储力运动”(即储心力、体力、智力、物力),其中的“储体力”是提倡每日一小时运动。1939年,体育部曾发起民众晨操运动,每晨7时到7时半锻炼,总计参加者两千余人。1944年,举办“民族健康运动周”,内容有篮球、游泳比赛、器械体操、国术和健美表演等。每至夏初还举行卫生防疫、种牛痘、注射防疫针、检查体格、测验体能等。平时按会员之兴趣组织各种健身班,除上述晨操班外,1945年以后还有专为年龄超过40岁或体力较弱者而开设的“公余班”;“游泳班”的泳池夏日全天开放,开24班,一年约有600人学会游泳;为青年会干事和工友特设的“同工班”;为青年设“器械班”;“球类班”设篮球、排球、垒球、手球等,其中以篮球、手球更显活跃,篮球一年有50队参加比赛200余场。1946年参加上海青年会举办的体育活动的人数有15万人次,1947年达20余万人次,1948年近26万人次

青年会的体育活动,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北平青年会体操队重新组队,体操队长林柏溶,队员有黄杰民、张朝玺、何之棣、林象贤、张春震、陈宝义等,1947年又有方咸宾、张炳林、张春霈、徐昭、徐仁杰、刘永茂、李世铭、任福兴、冯冀柏等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青年会体操、举重队曾在“首届人民体育大会”、“五一”、“十一”等庆祝活动中和游行队伍的彩车上进行过多次表演,并经常去工厂、机关、学校进行表演和辅导。他们很多人在建国后的人民体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如林仲英曾任青年会体育部干事,主教体操和重竞技项目,1952年后任北京体院重竞技教研室主任、教授,还获得过举重56公斤级全国冠军,多次破全国记录,还取得过国际比赛名次,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举重冠军和第一个举重运动健将,编写过我国第一部举重书籍和培养过第一批举重研究生;当年的青年会体操队员冯冀柏曾任国家体委体操处处长、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体操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李纪铭任“八一”体操队女队教练;徐仁杰任国家体操队女队教练;张炳林任北京市体操技巧协会副主席;方咸宾任北京体操队总教练;陈宝义任北京体院体操教授;王守忻获轻重级全国拳击冠军,任北京体院重竞技副教授、北京拳击队教练;林柏榕任清华大学体育教研室教授;徐昭、张春霈任天津体院体操教授等。

从以上大量史实来看,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实在起到奠基者的作用。南京基督教青年会相对全国各地青会无论在历史层面还是现实层面在体育发展中的贡献更是突出。

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的派美国人魏德迈(Whitman)海士(LNHerpes)在清朝宣统元年(1909)来到南京,在筹备南京青年会的过程,北美青年协会派遣来华的体育干事艾司诺博士(DrMTExner)在1910年从上海来到南京,借南洋工业展览会在南京开幕之机,由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由艾司诺博士负责筹备的全国第一次运动会就在南京举行,中国各地出席的运动员,有150人之多。19101018-22日,全国体育界人士在南京南洋劝业会跑马场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南洋劝业会跑马场地址现为南京丁家桥小学,这里成是中国人奥运梦想的起航点;也是现代体育运动会在中国的开端。(参见201486《南京日报》A2)。基督教青年会以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群育的"四育"为工作纲领,以德育培养品性,智育启迪才能,体育锻炼精力,群育增进社会活动,发扬“博爱”、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的“完美人格”。
    
辛亥革命(1911)成功后,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青年会才由筹备阶段,转向正式组建成立工作。由国民政府成员王正廷、马伯瑗等人发起倡议,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向中华民国内务部申请得到正式批准,并由内务部指示南京当局拨给土地建筑南京青年会会所。在筹措青年会会所经费时,孙中山先生首捐三千银元,用作南京青年会的开办费。孙中山先生说"青年会乃养成完全人格之大学校也。"1912年4月1,孙中山先生以临时大总统之尊率领南京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和次长,亲临南京基督教青年会成立典礼,并与南京青年会中外藉总干事、会长和诸位董事合影留念。

中国体育发展历史中永远铭记着我们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一位前辈,他就是司徒桐教授。1986-1993年,司徒桐先生任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董事会执行干事,曾访问日本的东京、名古屋、横滨青年会,后担任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董事及顾问,多次接待外宾来访,并应邀参加多个来南京访问的外国体育代表团的接待和翻译工作。

司徒桐先生191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20年代在烟台师专(教会办的学校)读书,后供职于韩国首尔的基督教青年会。1933年,回到上海,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工作,任英文速记员,兼管档案。193712月,日军进攻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司徒桐先生曾保管过乔治。费奇(时任南京基督教南京青年会总干事,后兼任拉贝等人建立的国南京国际安全区总干事,保护了大量南京难民)记录的英文南京大屠杀文字资料,后经外国友人从上海将“南京大屠杀”史料秘密带到美国向全世界公布日军的暴行。

抗战胜利后,司徒桐先生赴美国春田大学留学二年,主修社会学,副修体育,获学士学位。毕业回国后又回到上海工作。1949年初,司徒桐先生和运动员王中成编译了国内首部“国际羽毛球竞赛规则”。他还举办了一期我国最早的由学生、营业员、银行职员等基层群众参加的羽毛球培训班,推广羽毛球运动。不久,上海市体委又邀请司徒桐先生举办了一期羽毛球培训班和羽毛球裁判员培训班。早期的全国羽毛球比赛裁判员,多是司徒桐先生的学生。1960年初,司徒桐先生从上海调南京市体委工作,任中山东路体育馆指导组组长兼羽毛球教练员,曾以教练员的身份率江苏省羽毛球队参加全国比赛,获男子双打第二名。

196310月,第一届国际“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尼举行,为了与国际体育运动接轨,中国代表团首次派出击剑队参加比赛。为了备战运动会,国家体委特委托一位击剑教练(印尼归国华侨)来南京解决英文版“国际击剑竞赛规则”译中文的难题。南京市体委主任汪大年,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司徒桐先生。他用了两天时间,将约2000字的译文翻出。由于对击剑运动陌生,他又与教练斟酌修改击剑专用术语,直至准确无误。

1986年秋,为了推动我国蓝球运动走出国门,国家体委在南京举办了一期全国蓝球教练员培训班,特邀请了两名美国同行任教。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培训任务,更好地向美国老师学习,南京市体委请司徒桐先生担任首席英文翻译。司徒桐先生以准确周到的服务,受到中美双方教练的一致好评。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新一代领导班子禀承前辈的传统继续为群众体育运动积极奉献,在总干事李恩临会长的带领下,与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策划举办了鼓楼区残疾人运动会。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基督教青年会将在群众体育运动方面开创出更辉煌的篇章。

参考资料源于:

1)《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体育活动及其影响》陈晴、赵勇发表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月第35卷第1

2)搜狗百科

3)《司徒桐教授的精采人生》曾昭华发表于南京西祠胡同

4)《强健之路: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体育的历史考察》赵晓阳发表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


1912——2012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01964号-1
技术支持:南京标杆科技有限公司